作者:薛三勋 王宏武 宋治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办产业腐败现象的剖析,指出了校办产业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遏制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校办产业 腐败问题 防范措施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多来年被人们视为一方净土,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逐渐渗入到高校招生、基建、图书出版、设备采购、校办产业等各个领域,而且大有蔓延之势。根据近年来中纪委和陕西省纪委查处的多起大案要案来看,高校已经成为腐败现象的多发区。校办产业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窗口行业,掌管着大量的钱、财、物,同时,具有与社会各行各业接触多,受腐败思想影响较大的特点,稍有不注意,很容易成为高校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因此,加强对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课题1。
一、高校校办产业腐败现象剖析
腐败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历史性的问题。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个全球性的顽症2,历朝历代,中国、外国均有发生,而且此起彼伏。根据对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高校校办产业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利用校办产业产权或成果转让营私舞弊,侵吞国有资产
由于校办产业产权管理不规范,全国还没有建立起校办企业产权交易的有形市场,在校办产业的产权转让中,部分权力人物在个人得到某些好处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一些人为操作,低价转让等舞弊行为,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陕西省纪委查处的几起高校腐败案中就有典型的案例。
(二)利用校办产业基本建设工程发包、企业承包索贿受贿
高校校办产业大分部没有专职的纪检人员,同时由于学校纪检部门工作任务繁忙,往往顾及不到对校办产业重大工程发包和招标工作的全程监督,校办产业中的基本建设发包和企业承包招标工作多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往往“暗箱操作,极容易产生索贿受贿等腐败行为。
(三)利用物资采购和干部聘任收受回扣
高校校办产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物资采购任务,一些办事人员往往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或单位利益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高校校办产业的干部聘任中也存在腐败现象,在有的高校企业流行着一句“竞聘上岗,钱、礼送光”口头俗语。
(四)利用职务之便在财物管理中进行寻租或贪污挪用、挤占公家财物
寻租是指借助手中的权力,将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行为。在校办产业中存在大量的权力寻租现象,成为校办产业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五)对外违规担保或签订“卖国”合同
有的高校产业少数负责人,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对外违规担保,给学校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在签订对外合同中不严谨,经常出现一些对学校产业不利的“卖国”条款,有的签订承包或租赁合同还没有合同期限,成为无限期合同,给校办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六)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造成的经营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行为
大部分的高校校办产业是在学校的经营、服务实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人员大多由学校事业编制职工转换而来,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许多高校的校办产业由于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而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如某些高校发生的校办企业盲目扩大投资、对外借款融资等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企业投资失控,资金链断裂,企业债台高筑,债务缠身,使学校和企业成为被告。有的高校还发生了由于法院执行产业债务官司而强制冻结学校账户的事件,在全国高校师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破坏了稳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秩序,受到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高校校办产业腐败现象探源
分析高校校办产业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由于校办产业经营管理压力较大,许多企业领导整天忙于工作,而忽视对党纪政规的学习,更放松了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轻视了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3。由于认识的不到位,校办产业中的部分人在市场经济中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糖衣炮弹的诱惑,思想道德防线崩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最终成为诱发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直接动因。
(二)制度不健全。由于高校校办产业大部分脱胎于学校的经营实体,企业中的事业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验式管理模式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4,校办产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的大锅饭的体制和弊端依然存在,各种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国有企业公有产权虚置、模糊,使用权的多家分享,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失以及产权人委托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失察等5,使校办产业长期生存在名义有人管,但实际无人问的围城之中,形成了校办产业相对独立封闭的自我运行怪圈。在这个怪圈中制度不配套、不衔接,安排不合理,缺乏透明度等,导致经营管理缝隙和漏洞百出,给腐败现象滋生提供了温床,为腐败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留出了空间。
(三)监督不落实。在目前的高校校办产业形成的封闭式怪圈中,充满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由于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封闭性,在校办产业内部的行政权力就近乎于一种没有有效约束的绝对权力。现行校办产业的监督体制是来自于校办产业主管上级学校纪检部门、平级产业系统党工群组织及下级职工的监督,往往由于上级监督没时间,平级监督有顾虑,下级监督怕报复,而导致监督无法落实或流于形式。大量的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
三、遏制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防范措施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遏制高校校办产业的腐败问题必须依赖于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我们认为建立“教育、制度与监督并举”的防范体系,是根治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良方,其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实践证明,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为了构筑校办产业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要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学习。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章》、《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文件的学习,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意识。二是要进行警示教育活动。要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观看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让大家从具体的案例中受到警示和启发。三是要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多开展一些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推动校办产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制度是预防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防线6,没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目前全国高校校办产业与学校之间防火墙还没有完全建立的背景下,高校的校办产业更应该依赖于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办产业经营管理中腐败现象发生的机会。
遏制高校校办产业腐败问题和堵塞管理漏洞的制度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高校校办产业要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级负责、责任明确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办企业的党委、纪委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子企业负责人的廉洁自律负责;企业党政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廉洁自律负责。子企业负责人对其班子成员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负责,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领导体制,以促进校办产业“依规依纪做事、清政廉洁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的工作风气形成。二是要制定校办产业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要通过制度对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的自觉意识。三是要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述廉制度。校办产业要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干部述廉座谈会,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增强领导干部的防范意识。四是要制定加强企业规范化建设管理的相关制度。要逐步制定和完善校办产业各级人员的行为规范、领导层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重大事项的通报与执行制度、干部选拔任用与考核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企业政务公开制度、基本建设与物资采购招投标规则、职代会制度、各类经济审计制度及审计报告公开制度、举报与投诉处理制度等,以制度规范校办产业人员的从政行为,有效防范产业人员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
(三)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校办产业腐败行为的防范
失去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要有效预防腐败,就必然要对权力进行监督,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衡监督机制,形成校办产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全方位权力监督约束体系。一是在校办产业系统设立专职的纪检监察机构,定期不定期对企业贯彻执行校办产业各项制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在企业重大物资(设备)采购、基建招标、人员招聘中,纪委都能派员参加,全程监督,有效地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防止工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校办产业各级“一把手”和掌管“人、财、物”等重要权力岗位的监督7。二是建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层级监督机制,既强调上级对下级,又注意下级对上级,更注重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在这个体系中,每个人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权力被科学配置,有效地分解。三是建立校办产业腐败问题的发现与预警系统。要在校办产业的显要位置设立举报信箱,抓好群众来信来访的落实和督办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腐败苗头并通过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对有关人员进行预警,防范腐败,纯洁队伍,保护干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校办产业只有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将企业的规范管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形成“围绕经营抓廉政,抓好廉政促经营”的良性局面,使党风廉政建设真正成为企业经营工作的“保护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校办产业的腐败现象,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节流增效”的良好气氛,确保产业队伍的纯洁,保证企业负责人“不出轨,不湿鞋”。
参考文献:
1、王新新.对高校腐败问题预防和治理的几点思考.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5卷
2、李志平.高校腐败现象及遏制.企业文明.2003年第3期
3、满连杰.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11月.第4卷11期
4、许中阳、李国华等.刍议高校腐败现象及对策.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2期
5、薛三勋、王晓文等.高校校办产业中的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分析.唐都学刊.2005年第21卷
6、熊静、刘佳等.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探析.人民检察.2006年2期
7、高庆喜.强化监督是高校预防腐败的关键.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2月.第26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