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正文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两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升格为了高职学院,与之不成正比的是,生源质量却下降不少。许多高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老师不得已只好唱“独角戏”,结果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却是“哑口无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无庸谈创新。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语文这类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原因在学生,还有部分原因在学校、社会、教师。

1、学校育人观念的短视

受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部分高职学校过于狭隘的理解了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概念,不少领导和专业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来学校是来学一门技术或手艺的,像语文、英语、哲学这样的文化课程要尽可能少开,甚至可以不开。于是一些学校在缩短学制的同时,大量削减、占用文化课时,不断加大专业实训投入。领导的不重视,学生的不想学,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上课也就应付了事,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社会择才标准的偏颇

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终多数都将进入劳动力市场,接受企业的挑选。受市场竞争、商业利润的趋使,一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更青睐那些不需要太多培训,最好是能够“零距离”上岗的熟练技工,至于这些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修养如何,他们就不太在意了。在这种“重技能、轻人文”的市场需求导向下,学生敏感地认识到,学文化课“没用”,还是学好专业实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3、教师观念手段的滞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课堂上仍以“师长”自居,讲究师道尊严,教学组织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工作被动;有些老师在教材把握上缺乏高度,授课时照本宣科,拘泥不化,不能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切入方法,使教学死板、生硬;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语言枯燥又不注意调节课堂氛围,学生对老师的课堂设计不感兴趣,自然不愿主动参与其中。

4、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心有不甘,沮丧苦恼而又茫然无措,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遂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不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部分学生思想上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加上意志薄弱,经受挫折能力差,害怕犯错,老师同学笑话,不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有部分学生确属基础差,能力不够,不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诸上原因,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已成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此,笔者在借鉴其他同仁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心得。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动机

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它决定着学习者对所学科目的重视程度以及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的比重。“语文是一门公共课,对现在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用处不大”这样一些潜在的错误观念抑制了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自觉承担语文学习的责任,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淡化教师传授,强化学生参与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通过精心策划,有意留白、重点阐述,举一反三、引导启发,鼓励创新、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面向就业市场,注重教学实用性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上来,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开设写字课,训练学生写一手规范、工整、秀丽的好字;可以开设口语课,纠正发音,锻炼胆识,培养学生能表情自然、清晰流畅地表情达意;加强应用文写作,满足毕业求职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需要。现在的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功利”的,一旦他觉得有用,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习气氛随之就活跃起来了。

4、挖掘课文美感,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美的享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选语文教材的多是一些名篇佳作,除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外,还包含有审美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是要善于挖掘美感,引导学生悉心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仔细揣摩作品的意境美,领悟作品人物的人性美,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陶冶。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妥善处理好课堂气氛的动与静,课堂节奏的缓与急,讲解分析的展与收,使课堂构成一部和谐优美的乐章,必能使学生乐在其中,无暇旁及。

5、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态度无意中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心理催化功能。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摒弃我国历来讲究的师道尊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真诚和蔼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到受温暖,被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必将荡然无存,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会主动自觉地配合协助教师教学。很难想象,教师一脸严肃、冷若冰霜,学生正襟危坐、诚惶诚恐,这样的课堂能够活跃振奋起来。

6、允许学生说“不”,鼓励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大力倡导创新思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高职学生风华正茂,思维敏捷,好动不好静,那种传统的我说你写,我写你记,教室内掉根针都能听见响声的课堂气氛已不在适合他们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大力支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特别要肯定那些敢于提出与教师相异的观点的同学,然后带领全班一起共同研究,寻求正确结论。鼓励支持异议者,不仅对异议者个人,而且对全班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学生在鼓励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何乐而不为?

7、及时给予赞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因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抓住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成功条件,扑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赞赏,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在成功的激励下进一步努力,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指出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智力、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给予不同的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要多多照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我也行”,这对他们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8、调整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研究证明,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兴奋点出现衰退,导致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呆滞沉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变更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辩论、演讲、抢答、讲座等方式)来满足他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诉求,从而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兴奋点,维持和发展已经调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彻底改变传统“一支笔一张口,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实现教学方式由单向式向双向式,单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四、结语

诚然,影响语文课堂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抓住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必将打破语文课堂沉闷呆滞局面,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