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促使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理念的继续教育得到发展,这对建设的学习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等学校如何在社会变革中扩展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利用丰富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既涉及高校教育的若干认识问题,又是高校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普通高校 发展 继续教育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这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体现了国家对继续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积极推动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高校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当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和全球化为重要特征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纪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变革,这些变化引起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等等,这使得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继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或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狭义说一般是指对有一定专业或知识基础的对象进行的知识更新和扩展教育。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愈加明显,信息化与国际化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这种“专才”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大量的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为继续教育提出了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以工作为导向,不仅强调知识的多元化,更重视能力、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再学习”基础的确立。发达国家,包括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走出了“唯学历”、“唯学位”的误区,而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更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二是业绩导向,在竞争环境中,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所以,人们不可能在完成一次正规教育后就能应付一生的挑战,而且在现代时代和社会,人的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人们在得到益处的同时感受到压力,社会发展的迅速变迁使得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兴起和发展。为此,今天的继续教育已经发展成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宽门类、多样化、灵活性地开展的包括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各类行业、专业培训的大众教育,并且已经成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建设学习化社会奠定了基础。
学习型社会的最基本、最显著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学习是全社会的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信息资源,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落伍并被淘汰。另一个是学习终身化,人们已把作为人生起步、就业准备的学习阶段延伸到了终身,使人们不再有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严格区分,学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成了人生之中的一种需要。由此,学习和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学习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学习和教育的场所不只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整个社会细胞和组织都成为学习化社会学习和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习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的人人学习和受教育、时时学习和受教育、处处学习和受教育、终身学习和受教育的局面和格局就会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和有所发展,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学习和教育理念;要面向大众和社会,在学习和教育中,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学习风气;要着眼建设,构建学习化社会大众化的学习和教育机制和体系。
二、普通高校要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做出贡献
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为理念的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个人一生的教育和社会整个教育的综合统一,既保障了一个人终身受教育的权利,又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在职责、功能和时间上的延伸与扩展,也对现行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是要改变学校教育学科递进,自我完善的封闭状态,把重点放到为学生的终身生存和发展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扩展了普通学历教育以外的职业技术教育、非学历补偿教育等继续教育功能;三是要求学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加紧密地联系和合作,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双向参与、相互促进的体制和机制。这些新要求的本质反映了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责和功能提出的挑战。
传统教育把人所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启蒙教育(幼儿园、小学)、初级教育(初中)、中级教育(高中、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专以上)。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的新要求,这促使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责从单一的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学创新和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转变。当学习型社会来到的时候,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和更新使社会和人们对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才培养的方式不是单一的模式,既要有各种学历教育,又得有大量的非学历教育;既要有职前教育,更要有职后教育;既要有一次性教育,还要有终身教育,而且几个方面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构成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主体。
在高等教育进一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今天,在实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高等学校应当摒弃片面认识,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主动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树立兼容、扩展、开放的新观念,进一步扩展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使高等教育进一步面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融入社会,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从而扩展和延伸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和职责。从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的学者指出高校毕业生起薪标准的下降为社会和高校发出了一个理性的信号,那就是社会(市场)的要求很实际,学历不等于能力,教育不等于人才。这实际上也反映继续教育在高校是有市场和潜力的。为此,高校可以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办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拓展非学历教育,在开展职前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职后技术教育等等,并由此构建能实现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大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高校真正成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和带头羊。
高校拥有相当多的社会教育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充分利用是普通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优势。高校应当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充分挖掘各方面潜力,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完备的教学设备、强大的师资、优良的实验条件等)来拓展新的继续教育项目,如在普通高校建立继续教育基地,通过继续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增加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所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和学生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为他们提供各种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如在职业技术资格认证教育中,“双证制”或“多证并举”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且随着国家职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推广,加上人才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面对众多的“考证族”,继续教育在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方面必定大有可为。
教育部《2003——2007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切都为普通高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带来了机遇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判断形势,作好准备并把握住机遇,普通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中就可以发挥优势、做出业绩。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和切实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继续教育特点和规律,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的教学改革,从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观念出发,针对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更加重视继续教育师资的培养、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大胆开展普通高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教育创新实践,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中央教科所《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展望》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2、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4、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