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正文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摘 要:大学毕业生由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当他们进入这个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矛盾,这种思想状态,即成为他们进步和发展的阻力,又成为他们成熟和成长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多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了解,重点分析了产生大学毕业生思想波动的原因、思想动态的类型以及改善思想状态的措施,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职场维权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生 思想 矛盾 社会实践 维权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可以走出学校的窠臼,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即兴奋又怅惘,即留恋学校生活的无忧无虑,向往社会生活的欣欣向荣,又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患得患失。这是大学毕业生普遍的心态。对于思想准备充分,工作已经定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思想上的波动还算少一些;对于那些还奔波于求职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或者说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模糊的毕业生来说,大学毕业就是新挑战的开始。但整体来说,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大,思想波动大,想法复杂,进退维谷。可以说,他们是“矛盾人”“边际人”的化身。

一、产生大学毕业生思想波动的主要原因

1、文化振荡和社会振荡

社会心理学中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文化震荡”、“未来震荡”和“边际人”等几个概念。文化震荡与未来震荡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它体现了变迁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毋庸置疑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能够使人们在前所未遇的社会压力面前张皇失措、无所适从,产生心理上的麻痹与震颤。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将这种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的变迁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冲击与震动称作“文化震荡”。

“未来震荡”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社会变动急剧加快的产物。它是发源于依附于旧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新文化附加物,是人们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所遇到的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

2、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对走进社会准备不足

现在各个大学都在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高深理论研究和教育,都忽视或者说不太重视开展对大学生比较实用的社会实践教育,造成现在大多数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在学校时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学习没有压力和动力,到了社会美好的梦想开始破灭,他们突然张皇失措起来。

3、社会竞争加剧,使毕业生缺乏自信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有限的,所增加的就业岗位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也排除了许多原本由人操作的岗位,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为了成本和管理考量,宁愿意聘用农民工也不想聘用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毕业的各类大中专学生近六百万,从各类技工学校和技术培训班毕业的学生也有几百万,这么庞大的新生劳动力集团层出不穷地涌入社会,对社会保障和劳动再就业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4、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太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还抱着精英心态,不能适应社会形势,跟不上就业方式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更新就业观念。

5、社会的某些不公正现象,使毕业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

现在社会上有些单位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比社会平均工资要高出许多倍,电力公司一个普通抄表工,年收入可达十几万,而一个部属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年薪只有一万多块,养老和医疗保险还得看老板的良心以及单位的效益。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反映在就业上就是前面讲的“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矛盾。

6、对大学毕业生的指导帮助太少,使他们往往感到十分无助

当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完全没有人管了,家长鞭长莫及,学校爱莫能助,政府没有管理的部门以及相关政策,他们如同断线的风筝,在社会上东冲西突,对一些虚假招聘信息、招聘诈骗、用工侵权行为,他们往往感到十分无助。

7、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太差,进入社会求职碰壁后往往变得自卑和自闭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是“80后”的孩子,与人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都相对较差。上了大学以后,更是凡事不肯屈尊。面对身边发生的诸多问题,有些人不知所措,心理上难以承受,变得十分自卑,少数人因此患上了自闭症。

二、目前大学毕业生思想动态的主要类型

1、迷茫型

这类人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定位,不知所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只知道随大流,精心地设计自己,努力地找工作,辛勤地参加各种面试。

2、逃避型

这类学生心理相对脆弱,不敢或不愿意直面现实人生,采取回避甚至逃避的态度,不想这么早进入社会。他们有的感情出现过挫折,有的找工作不太顺利,有的对现工作不满意或者在工作中碰过壁,不肯屈就于现有工作等等,我们常说的“孔乙已型”、“肯老族”就是指这类人。

3、执着型

这种类型的毕业生一是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较强,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有信心;另一种是自己家底殷实,有关系有背景。

4、务实型

这类学生对社会对自己都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明确,肯吃苦耐劳,不好高务远,善于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实。这类学生以农村男生占多数。

三、如何改善毕业生的心理状态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实践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检验,是实现个人发展路线成败的主要依据,是大学生十几年艰苦学习的试金石,也是毕业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唯一手段。

2、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

抛开无谓的虚荣,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认识自己,与社会上其它人比较、与自己的竞争对手比较,看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然后扬长避短,脚踏实地的直面社会人生。

3、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要会劳动、肯劳动,通过日常的劳动实践,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蓄经验和动力,磨练自己的性格,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

4、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进入社会,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四、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职场维权

工作单位是大学毕业生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以供方市场为主,导致许多单位提高用人门槛,压低用工工价,也使得一些不良商人违反劳动法规,欺诈求职者,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大家要学会识别职场上常用一些欺诈手段,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减少个人损失,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1、招聘常用的骗术及对策

招聘常用的骗术有:

①借招聘之名,行培训之实。现在招聘会很多,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都会有一些手续正规的培训机构,以为某单位培训选拔职工为名,或者以上岗前培训为名,招收人员,收取培训费。培训结束,只招几个人,甚至一个不招。

②借招聘之名,骗取体检费、押金等。许多非法中介,甚至有一些手续合法的中介,名义上替某单位招人,让受聘者参加体检,收取体检费,收取各种押金,过后以你体检不合格、单位不予接收为由,把你打发走了。

③名为招聘,实为收取违约金。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对职业性质、对单位环境不熟悉,鉴招聘协议时,故意提高违约责任,在毕业生协议期间,采取各种手段逼毕业生主动提出辞职,然后收取高额的违约金。

④以试用为名,赚取廉价劳动力。一些用人单位看准了求职者就业心切的心理,以试用期为名,赚取廉价劳动力。因为试用期的工资低,没有各种福利保障,一些用人单位以高薪招聘工作人员为名,招来众多的应聘者,到试用期结束,借口考核不过关,让应聘者走人。

⑤招聘时“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一些单位在人才市场“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招聘时说招编辑、记者,实则是招广告业务员;打出招聘财务总监、工程师等广告而实际上却是一些一般性的工作。除电话费外,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业务员没有任何底薪,全靠广告提成。这类招聘广告所要招聘的,一般是各种业务员、促销员。广告上承诺提供的薪水,往往都比较高,许多求职者很容易为之心动,招聘单位常常挑出应聘者的种种“不足”,然后以此为理由来压低薪水。

⑥招聘时,虚假承诺。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工作人员随意许诺“高工资、高福利、包吃包住、工作轻松、工作环境好”,诱你上当,一旦你到了这个单位发觉言不附实后,由于他只是口头承诺,没有法律效力,想维权都难。

以上这些招聘欺诈现象,经常都有发生,要求求职者在应聘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要签约的公司一定要认真考查,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培训费、体检费、押金等,如果招聘单位收费,就不能去应聘。

②我国的《信用法》、《信用中介管理条例》还没有出台,对劳动力中介市场的管理还很不成熟,欺诈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劳动中介找工作一定要慎重。

③求职时,如果一个用人单位没有地址,没有固定电话,而且办公地点不固定,这值得怀疑。如果一个注册资金只有几万元的用人单位,上来就大批招人,求职者一定要小心。如果用人单位的办以地点不固定,只是租用宾馆的一间客房办公,这样的单位往往有问题。

④看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法律手续是否齐全有效,看招聘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素质。如果招聘单位提供不出有效证件,或者故意遮遮掩掩,说明这个单位有问题;如果招聘工作人员象做广告那样介绍产品,应聘者也要小心。

⑤对自己将要签约的单位,要想方设法了解它的基本情况,比如招聘工作人员或者其它职工的福利收入、单位的发展状况等,如果其工作人员的福利没有他向你承诺的那样好,那么他的所有承诺都可能是空中楼阁。

2、职场经常发生的侵权现象与维权方法

经常发生的侵权现象有:

①以各种理由不缴或少交社保费用。一种现象是借口公司按工时或按工件计酬,其它各项费用都包含在里边,公司不负责社保费用。第二种现象是以高工资来代替社会保险待遇,第三种现象是在给职工缴纳社保时,没有将职工实际的工资总额作为缴纳社会保险的基数,而只拿职工的部分工资,甚至本市最低工资作为基数来缴纳社会保险。第四种现象是公司以口头约定或合同约定的形式,免除本公司的社会保险、医疗或工伤事故中的责任。这几种现象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今后享受各种待遇埋下了隐患。

②单位以“末位淘汰”为由,单方面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一种情况是以职工不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即不培训,又不作工作调整,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另一种情况是职工虽然胜任该工作,但在考核中排在末位,单位不按法定程序操作,单方面直接解除合同。

③增加职工的工作量、工作时间,而不增加工资。绝大多数私营工厂都存在厂方根据订单需要,增加工人的工作量、工作时间性,但不增加工资,相反如果工作量减小,则要减少工人的工资;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加班没有加班费,婚假和女职工的怀孕、哺乳期不能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应待遇,甚至有的单位干脆不要已婚育龄妇女,致使一些女职工隐瞒婚姻、不敢生育。

④单位要辞退员工,随意给按一个借口,就解除了劳动关系。

⑤跳槽职员往往存在劳资纠纷。由于跳槽员工碍于情面不想和旧东家撕破情面,或者觉得自己跳槽,悔对旧东家,或者嫌麻烦,反正数额不大,吃点亏就算了。这些情况现在普遍存在。

⑥在职期间单位给缴纳了养老保险,跳槽后,旧东家不提供所缴的帐户,加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的政策还不健全,使许多员工跳槽后重新再办理养老保险。

对于以上侵权现象的维权方法有以下几点:

①对于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用的,可以据理力争,如果怕因此丢掉饭碗,也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出面促使单位改正。同样,如果加班没有加班费,工作量工作时间加大而不给加班费,职工的婚育哺乳期享受不到相应政策的,都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由政府采取强制措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②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本没有签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的、跳槽后存在劳资纠纷的、不提供社保帐户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申诉,争取保留工作关系或争取相应的经济补偿。

③如果劳动者本人没时间、没精力或身体伤残有病,可以聘请劳务代理,实现自己诉求。

④我国的各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其立法理念是保障劳动秩序,保护弱势群体,劳动者存有较大劳资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讼。

总之,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短时间的心理振荡、心理困惑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只有当他们正视这些矛盾和困惑,采取积极措施,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本领,学会运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之后,他们才能够成熟,才能够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毕业生。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