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 > 正文

“开源节流”谈能源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荒”、“煤荒”和“油荒”一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热点,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问题。解决好能源问题,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能源的开发、生产、运输和利用的四个流程按供需两个方面来分类,用来探索中国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开源节流的政策建议,希望对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能源 能源研发 能源结构 核能 消费结构

一、能源供给不足导致能源短缺

(一)我国人口众多,能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更是人口大国,人均能源占有量非常低。2000年,中国一次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901千克标准煤,相当于美国的8%,OECD平均值的1/7,世界平均值的44%。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人均年用电量为132千瓦,仅为美国4196千瓦(1999年)的3.1% 。2003年,我国煤炭生产达16亿吨;石油生产1.7亿吨;电力生产方面,全国总装机容量达到3.85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全国累计发电190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设备利用小时数达到5250小时,比2002年增加390小时。但我国的人口已经突破13亿。因此,尽管煤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但发电用煤紧张现象却未见缓解;尽管进口油品1亿多吨,但部分地区缺油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电力生产已是开足马力,但还是出现大规模的拉闸限电的局面。

(二)我国对能源的研发投入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于传统能源利用,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而且更加注重新型能源和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发投入则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2000年为例,全国能源R&D经费按项目统计为44.78亿元,其中政府资金为4.77亿元,占总投入的10.65%,占GDP的0.0068%,这远远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日本(0.088%)、芬兰(0.0470%)、法国(0.0460%)、瑞土(0.046%o)、荷兰(0.0380%)、瑞典(0.0310%)和澳大利亚(0.0290%) 。

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我国现阶段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水平低。按2002的标准,中国太阳能发电只有8.8MW,风力发电182MW 。

这里着重分析核能发电。核电是清洁能源,它正与水电、火电一起成为支撑世界电源的三大支柱。到2003年底,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在全球供电量中核电所占比重为16%,同期我国已建的核电站装机容量仅为890万千瓦,占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2000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的总发电量分别为40035、10819、5671、5358、2925亿度,其中核电比例分别为20.0%、29.8%、29.9%、77.5%、37.3% 。相比之下我国核电发展规模过小,堆型种类多,核电设计自主化、设备制造国产化程度不快,核电发电造价偏高,缺乏竞争力,导致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不高。

二、能源需求过于旺盛和不合理利用的导致能源短缺

(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急剧增加

2003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凸现,我国先后有22个省市拉闸限电,特别是去年夏天用电高峰时,石油、煤、电频频告急,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总之,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能源需求,使我国产生了严重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不合理

我国能源构成以煤为主,优质、高效、洁净能源短缺。也可以比较我国和全球总体能源消费构成: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2000 66.1% 24.6% 2.5% 6.8%

2001

65.3% 24.3% 2.7% 7.7%

表一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2000 24.71% 38.47% 23.72% 6.51%

2001 24.37% 38.69% 23.72% 6.78%

表二  世界总体能源消费构成

由以上两幅表格可见,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过大,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较小,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这种消费结构造成我国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又因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而面对我国东部经济发展快而能源稀缺,西北部经济发展慢却能源丰富的特点,更加剧了能源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运力。可目前作为能源运输主力的铁路运输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铁路运输里程的绝对值很大,截至2003年,已达7.2万公里,但是铁路效率并不高,铁路运行速度慢。 从1997~2003年,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提速,可是中国火车的平均速度仍然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且对某些能源偏好因使用比例不平衡而进一步强化,导致各种能源之间的替代性下降,为将来能源使用多元化设置了一个障碍。

(四)能源利用效率低,耗能产业比例过大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是造成我国能源需求扩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先进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80%,加权平均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下面是中国、印度和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比较,这里把印度当作发展中国家中的比较对象、日本当作发达国家的比较对象:

1990年 1999年

中国 0.8(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4.2(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印度 1.9(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4.7(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日本 3.4(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6.3(国际元/千克标准油)

表三 ,中、印、日三国能源利用率

由图可以看出,中国消耗单位能量所产生的GDP值偏低,不仅低于日本,也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以下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产业的关系图(单位,10000吨标准煤):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能源消费总量 98703 131176 130119 130297 134915

农、林、牧、渔、水利业 4852 5505 5832 5787 6233

工业 67578 96191 90797 89634 92347

建筑业 1213 1335 1381 1433 1453

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讯 4541 5863 9243 9916 10257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1247 2018 2812 2893 3165

生活消费 15799 15745 14552 14912 15427

表四 ,中国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耗

可见,我国工业耗能最大,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耗能较低。三、政策建议

(一)增加能源生产部门投资力度,多采煤、多采油、多发电,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同时,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大量进口他国的能源,拓宽能源的进口渠道,到2003年为止,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的能源进口大国,例如石油进口已经超过1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能源进口已成为我国弥补国内能源生产不足的重要手段。

(二)增加对能源研发的投入

除了传统的石油、煤和水电等能源之外,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更多更高质量的能源,开发新能源和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

我国是资源大国,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低热等清洁能源,同时增加核电投入。根据最近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至少3200万千瓦以上,这说明我国将要掀起一场核电站建设的高潮。按中国目前已建的核电站装机容量仅为890万千瓦来算,在未来17年内,核电产业将会得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发展核电工业要从核电技术的自身研发开始,同时注重先进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推进大型核电项目的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核电站的能力,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降低造价,使核电上网电价与火电相比,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确保建立畅通的能源流通系统,减少能源供给不畅

1、提高铁路运力和效率,并充分利用我国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

国家还要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速度,并且要发展高速铁路,这有利于铁路运输效率的提高,进而有利于能源运输,可以部分解决我国能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引起的供求矛盾。

另外,因为铁路运送能源的需求紧张,从而制约了煤炭石油的运输,这就需要水路运输作为替补。水路交通的优点是价格便宜、运量大;但是缺点也明显,运输周期长。因此,只要对船舶运输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航次效率、细化各项运输指标的分解和落实,继续降低内部营运成本。水路运输在解决我国石油与煤炭的运输问题中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2、使能源流通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

能源流通是否顺畅是制约能源供给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能源流通领域需要进一步改进,市场化的能源供销制度需要强化,使得能源流通朝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建立公平竞争的能源市场,使之具备以下特征:①能源价格变化随需求变化;②价格变化影响能源需求量;③能源产品的买卖由市场机构决定;④能源生产、销售企业无垄断行为;⑥能源用户无垄断行为 。要针对不同的能源产品、不同时期,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其产销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提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营销战略,从而降低能源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争取做到依法治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规范和调整所辖区域能源的开发生产、经营流通、使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经济秩序 。依据规范来调整能源的开发生产、经营流通、使用与保护等环节的经济秩序,防止因盲目扩建能源设施而造成的浪费。

要针对我国能源生产企业和需求企业对市场信息都非常缺乏的局面,建立一套能源供求信息化的制度。减少非市场因素干扰,减少较多企业对市场价格变化反映滞后的局面,建立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并且要立足自身条件,发展多级多阶的结构,强调生产自动化的同时强调高效率的管理构架 。现代化的能源流通信息管理构架的建成可以为我国的能源流通提供信息流的支持,同时可以弥补技术上甚至生产上的不足。

(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根据我国能源构成以煤为主,而优质、高效、洁净能源短缺的现状,调整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可以减轻我国某些稀缺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减少城市污染,促进能源战略实施和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主要是尽可能降低煤炭比重,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增加风能、太阳能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研发,发展高科技能源。另外根据我国煤炭能源储量较大的特点,加快煤炭能源转化的工作,变输煤为输电,发展净煤水煤科技等等。

(五)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倡导节约用能

提高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GDP值,调低我国第二产业的比例,注重第一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另外要注重节约用能,节约用能被称为“第三种能源”,可以减少能源需求。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品德,因此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大力提倡节俭之风是可行的。政府要大力宣传《节能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普通百姓了解节能降耗的重大意义,使节能工作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政府部门还要指导节能降耗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规范企业耗能行为,促使节能工作顺利开展,对居民节约用电,避免用电高峰的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助。

四、结束语

我国现在的能源紧张形式仅仅是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问题必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首先要形成一个比较全局的能源治理观,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治理,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另外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提到亟需建立的能源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储备机制。参考文献:

1《能源研究与利用》2003年第三期,马驰、高昌林和施涵,《中国能源研究与发展投入》

2  EIA,Annual Energy outlook 2001

3 《OMH》,2002年第十期

4  日经商务(Nikkei Business),2003年3月10日

5  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6  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7  2003年世界经济年鉴

8  2002年国际统计年鉴

9 《能源工程》,1999年第三期,刘旭东、安玉彬,《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意义和对策》

10 《2000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11 《中国能源》,1999年第8期,王文堂,《加快能源市场建设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12 《能源管理》,1998年第9期,张大威,《依法治能促进能源工作》

13 《能源管理》,1998年第3期,邵玉良,《能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引用》

14   UNEP 《产业与环境》,2001年第23卷第三期,《能源:事实与数据》

15 《技术经济》,2003年第6期(总186期),夏青,《论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16《能源政策研究》,2003年1月,王庆一,《中国能源形式评估》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