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工学 > 电子机械 > 正文

四川省的地方电力改革(之一)

一、股份制与“以电养电”政策

(一)沿革

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四川就实行农民办电、水利办电、地方办电。自那时以来,发展农村水电,就在国家技术指导和“民办公助”等政策的支持下,采用户办、村办,乡办以及县办、联办等多种形式。联办各方按投资、投工、投料比例分享权益。这种举办经营形式,是我省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办电的雏型,但运作不规范,存在产权归属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健全、分配不落实等问题。

1960年代四川实行国家投资1/3、地方投资1/3、社队投工投料1/3的“三三制”办电,提出以投资比重划分股份,按股分利,国家、地方获得的利润,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用于继续发展小水电,这既是我国“以电养电”政策的来源,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四川省地方、群众实行较为明确的股份制办电的开始。1970年代末期,四川遂宁明确采用“县、社联办,制定章程,建立董事会,实行股份制”的形式发展小水电骨干电源,成为在一个地方快速发展小水电的典型,四川省政府曾以(1979)159号文件转发各地市州,要求各地参照办理。

但是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前,由于“姓社姓资”问题的障碍,明确提出实行股份制办电、按股份制运作的并不多,不少实质是按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运作的企业却不便挑明自己企业的性质。

历史表明,四川地方电力推行股份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0年代实行“三三制”办电到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以前。第二阶段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但都和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密切相关。

(二)实行“以电养电”政策的意义、作用

1、采用乡、村联办,县、乡联办,地、县联办和“三三制”的形式办电,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将国家、地地方按股分得的利润,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用于继续发展小水电,对于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搞好经营,增加收益,合理分配,保护和调动地方、群众办电积极性,促进地方电力和农村电气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四川的“以电养电”政策自1966年至1968年执行了3年。此后,湖南、广东等省也实行了“以电养电”政策。1970年代中后期,四川省政府连续下发了[1976]31号、 [1977]7l号、 [1979]156号等文件,恢复并扩大执行“以电养电”政策,以进一步推动地方电力加快发展。1980年,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小水电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四川以“以电养电”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地方电力发展的建设和管理经验。1983年国务院190号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普遍实行“以电养电”政策,1991年国务院17号文件进一步加以重申。

3、四川自1976年扩大执行“以电养电”政策以来,到税制改革前的1993年底,用于地方电源电网建设改造的“以电养电资金相当于同期地方电力总投入的1/4以上。1976年以来,地方电力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平均每年分别以11.62%和15.2%的速度递增,到1993年底发电装机达到303.7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32.56亿千瓦时,分别是1976年的6.48倍和10.79倍。

4、税制改革后地方电力企业由原来只上交工商税(发供一体电力企业和发电企业)或营业税(供电企业)改为上交增值税和所得税,影响企业利润基数和“以电养电”政策的执行。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税制改革后,四川继续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并取得明显成效;

--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1994]130号文件批转省水电厅、财政厅继续实行“以电养电”政策的请示,规定将企业所得税的一半和国有产权取得的收益等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的基数,继续执行“以电养电”政策;

--四川省财政厅、国资局和水电厅相继联合以川财工[1994]84号、川水电发[1995]100号文件对“以电养电”资金(一半所得税和税后利润等)的分配办法、比例、解缴、使用和可以成立经济实体进行运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1998年初成立的四川水利电力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省级国有资产产权就是由上交给省级的“以电养电”资金界定形成的。四川省水电厅、财政厅、国资局川水地电[1998]227号文件指出:“四川水利电力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产权分级次明晰下,将“以电养电”政策进行规范后成立的。”因此规定除其他企业继续按比例解交“以电养电”资金外,“该公司及其成员单位从1998年起,只按公司章程及有关协议处理各自利益关系,均不再按川水电发[1995]100号文件进行税后利益分配解交。这些企业所得税返还,仍按川府发[1994]130号文件执行。”

5、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就是实行股份制办电,按股分红,国家、地方国有股份分得的红利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继续用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建立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机制。表明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早就突破了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率先跨入了市场经济的范畴,并为其他产业行业发展提供了范例、借鉴。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