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世界名著都反映了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女性的命运, 表现了其抗争意识。文章着重论述了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差别: 在两性关系上伊丽莎白主要表现为要求得到男性的尊重, 而简爱则追求男女完全的平等, 女性独立; 在情方面伊丽莎白选择被动等待, 而简爱则勇于大胆追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作家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
关键词:女性意识; 差异; 成因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都是享誉世界的名篇, 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者是生活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 女性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 男女根本不平等, 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英国的法律规定, 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 女子就没有继承权; 就算继承了财产, 一旦结婚, 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 自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 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没有足够的嫁妆就不能“ 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那时的女子要自立就只能出去当家庭教师, 而这是当时认为很低贱的事, 所以财产不多而有教养的女子都把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的无奈和不满, 有不少女子随波逐流, 在窄缝里求生存,《傲慢与偏见》中的夏绿蒂就为了有个体面的婚姻生活而主动示爱并嫁给了愚蠢滑稽自作聪明的柯林斯。但也不乏女性的叛逆和抗争,《傲慢与偏见》与《简爱》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意识。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是作家钟情的主人公, 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不是特别美貌, 但都受过教育, 具有知识女性的聪明睿智和独到的思想见识, 都不满于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 有过不同程度的抗争。但两者在观念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不同。
一、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表现
(一) 在两性关系上, 伊丽莎白表现为要求受到男性尊重, 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
《傲慢与偏见》表现了女性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作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家中的财产比不上贵族阶级, 因为没有兄弟, 父亲的财产眼看就要被远房的堂兄所继承。虽有美貌,却不足以打动别人的心。结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并与他结婚是她人生的最好归宿, 为此她常常参加一些舞会以求结识有身份和地位的男子。当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 达西宁不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 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 不过不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 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在以后的交往中达西又表现了对她家庭成员的蔑视, 虽然她自己也并不认为她的家人值得尊重, 但这无疑火上浇油, 极大地触怒了伊丽莎白。所以伊丽莎白以各种方式取笑打击报复达西为乐。当达西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时, 满以为她一定会答应的, 却遭到了严辞拒绝。她肯定地说: 世界上最不可能嫁的就是你这种人———傲慢、自私、自负, 高高在上, 置别人的感情于不顾。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是非常冒险的, 因为她除了选择做老处女和当家庭教师外, 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而达西的家境和自身条件在当时很多姑娘心中是理想夫君的不二人选。但伊丽莎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毫不犹豫放弃了这门婚姻。伊丽莎白拒婚这件事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的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样做也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简爱从小无父无母, 被舅父收养, 偏偏舅父早逝,舅母又凶残, 表兄歧视她, 女仆欺负她。在这个环境中, 她明白: 活着, 首先是要争取做人的权利, 至少要得到人们的平等相待。为了平等, 她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 你狠心”, 给了她表哥拳头的教训。在劳渥德, 当她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 她明白“应该狠狠地回击, 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 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桑府, 她不能容忍罗彻斯特以救世主的态度对待自己, 说:“ 你以为我贫穷, 低下, 没有姿色,材矮小, 我就没有灵魂, 没有心肠吗? 你想错了我现在不是根据尘世和习俗的标准跟你说话, 而是我的人格跟你的人格在说话, 就好像我们站在上帝面前, 我们是平等的! ”为了独立平等, 她选择做一名薪水少得可怜且毫无地位的家庭教师, 后来又独自出去闯荡陌生的世界, 登广告来寻求新生活。
男权文化总是习惯于以男性为中心, 站在男性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审视女性, 而简爱却超越了这一传统, 她能够以“ 我”的标准来打量整个世界, 比如她认为梅森先生是一个“模样儿俊俏的男人”, 但他皮肤光滑的鹅蛋脸没有力量, 那鹰沟鼻和樱桃小嘴没有坚毅, 那低而平的额头没有思想, 这种评判体现了对男权的颠覆和批判, 也表明了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她没有像大多数的女子那样盲目遵从男人的思想, 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
在书中简爱不是作为男权社会被拯救的弱者, 相反矮小娇弱的她却一次次帮助着不管是体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远胜于她的男主人公。她扶起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 叫醒被大火包围却还酣睡着的罗彻斯特; 当她的爱人破产了, 眼睛瞎了, 手也断了时, 废墟中的简爱握住爱人的手说“我能帮助你吗? 先生, 我愿意拿我的生命为你效劳。”在某种程度上, 简爱精神强大到了超越男性的地步。
综上所述, 伊丽莎白表现为一种朦胧的无意识的反抗意识, 而简爱则体现出有意识地反抗压迫, 要求平等自由的女权思想。
(二) 在爱情方面, 伊丽莎白被动等待男性的求爱, 简爱则选择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
伊丽莎白和简爱对待爱情的观点比较相似, 她们都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 拒绝只有金钱为基础的结合。她们都拒绝过牧师的求婚, 因为两个牧师都认为真正的爱情对于婚姻并不重要。虽然柯林斯先生可以成为伊丽莎白日后生活无忧无虑的保障, 但那种婚姻在她看来是不幸的。而简爱拒绝了圣约翰是因为她明白他爱的人不是自己, 这种没有心灵交流的结合是简爱所不能容忍的。尽管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两人有相似之处, 但在追求爱情的行动上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向往的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基础, 但她似乎缺乏追求真爱的勇气。她的婚姻观仍然是父权思想下的恋爱婚配模式: 男追女等, 男才女貌。这种模式中的妇女扮演的是被征服的角色, 当然这不排除伊丽莎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比如她曾拒绝了“ 集傲慢与卑膝于一身, 自大与谦卑于一身的”柯林斯先生, 但在自己爱上了真正想要的爱人时, 她选择的是被动的等待。伊丽莎白在改变对达西的偏见, 真正了解他并被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达西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时, 她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爱上了达西, 但她没有大胆主动地表白自己的感情, 尽管她已被这爱情之火烧得痛苦不堪, 还是不动声色地等待他的下一次表白, 后来还是通过凯瑟林夫人的富有戏剧性的干预才捅破了窗户纸, 使得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而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 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犯两性关系中禁止妇女在爱情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清规戒律, 与上流社会的贵族谈情说爱, 连罗切斯特也说“是你向我求婚的”。她这样做并非是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是基于她心灵合一的爱情观和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后来当她意外获得了遗产, 而她的爱人却又穷有残的时候, 她还是回到他的身边, 全身心地充当她的另一半。因为她爱着罗切斯特, 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改变的。这种爱与伊丽莎白追求的以经济基础作为首要条件的爱情是不一样的。
二、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差异的成因
伊丽莎白和简爱的女性意识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不同, 与作家的所处环境和个性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奥斯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工业革命使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当时人们的头脑, 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 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 男人完全占住了社会的主流, 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大卫、莫那翰在《简奥斯丁与妇女地位问题》中说英国妇女“再没有比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 她们被认为天性智力低劣, 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把每一小时和每一天都贡献给丈夫、双亲、兄弟姐妹⋯⋯ 在家庭各种关系的交往中照顾他们的安逸和舒适”。绝大多数的妇女对自己的依附地位全无自觉意识, 女权运动和女权意识都处于萌芽状态。
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普郡一个牧师的家里, 生活比较宽裕。她深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激情对于她是完全陌生的, 她甚至拒绝与那些热闹的姐妹有泛泛之交, 敏锐的观察, 恰当的语言, 灵巧的动作, 这些都适宜她仔细的揣摩, 但暗中急剧猛烈的悸动, 血液的沸腾, 渺不可寻的生活目标和感觉到的死亡尽头———这些他置若罔闻。”( 1850 年4 月12 日《书信》)
作为一个没有融入社会的的女性作家, 男权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她的潜意识里, 以她的切身体会她认识到了男女的不平等并且在作品中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出来, 但她认为女性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 她们在智力和精神上不亚于任何一个男性。文中达西对于美貌并不特别出众的伊丽莎白的钟情就是对她独立人格的认同。然而她并不强调女性一定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 她不否定社会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的区别。她重视女性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认为这远比争取男女地位平等重要。她笔下的理想女主人公聪慧、理智, 拥有和男性一样发达的智力, 但作家显然只是把她的才智和个性安排做她求得理想归宿的筹码而已, 不会让她去争取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伊丽莎白最终嫁入豪门, 诠释了奥斯丁标榜的女性自身意识完善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作家, 她的可贵之处是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了前台, 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 以女性的角度展开了故事叙述, 张扬了女性意识。
勃朗特与奥斯丁一样也是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但她幼年丧母, 家境较贫寒, 曾就读于一所为贫困儿童设立的寄宿学校, 在19 岁时当了这个学校的教师,后当过家庭教师。命运与奥斯丁及那时大多数的女子相差无几, 所幸的是晚出生近半个世纪的勃朗特所处的是英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宪章运动高涨的年代, 这次运动也正视了妇女的无权地位, 提出了争取妇女自由权利的口号, 女性的自主意识被极大地唤醒了。她们已经明白女性有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对男性第一, 女性第二的观点, 认为男女平等, 女性有决定自己婚姻的自由。因其自身遭遇和切身体会,勃朗特受女权思想影响比较深刻, 简爱的形象可谓应时而生, 表达和彰显了女权思想。简爱的人格魅力正在于她的反抗性格, 她的那个有着决不向困难低头的傲气, 不顾一切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的志气, 大胆追求所爱的勇气。她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实际上是妇女觉醒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勃朗特继奥斯丁后把英国的女性意识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 王科一泽.南京: 泽林出版社, 2000.
[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3] 郭征难.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 (9).
[4] 黄静.< 傲慢与偏见> 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 2002, (6).
[5] 谭雪菲卢卡斯小姐和奥斯丁的女性意识[J]. 安康师专学报, 2004,(6).
[6] 李迎新. 从< 简爱> 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J].理论观察, 2000, (6).
[7] 马丽君, 经典爱情模式中的女性形象———< 简爱> 与< 傲慢与偏见> 之比较[J].沧桑,200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