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财政税收 > 正文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

摘 要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税收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政府实施平衡财政政策的条件下,应总结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消除税收认识上的误区。深化税制改革,以利于国民经济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 积极财政 宏观税收负担 现状分析 政策建议

1 宏观税负率的界定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水平,是用相对数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除税收外,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还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这些资金实际处于政府财政的控制之外,并没有形成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因此,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可全面反映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状况,说明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及企业的负担水平;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小口径宏观税负,则可真正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的强弱。

2 我国现有的宏观税负率水平

2.1 小口径宏观税负

近1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降到升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基本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税收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年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2002年和2003年全国的税收收入先后突破1.5万亿元和2万亿元,2004年则突破了2.5万亿元(如表1)。

2.2 大口径宏观税负

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难以控制和计量,并且其收入范围变化较大。但有学者对部分年份的数据做过详细的测算,如2000年预算外收入占GDP的14.43%,各类收费、罚款占GDP的5%,并且预算外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大于GDP的增长速度,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也大于GDP的增长速度(如表2)。

综上所述,在总体税收收入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其他收入规模未见减少,同样快速增长,使得我国政府整体收入占GDP比重约为35%左右。

3 现有税负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 两种口径宏观税负差异造成的危害

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必然增加纳税人的成本,同时加剧了涉税违法行为的产生,侵蚀税基,降低税收收入。首先财政分配是国家集中性规模化的分配,预算外收入由于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被分割在不同的部门、行业,难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其次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大大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必然造成公共分配秩序混乱,为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产生“寻租”行为提供了腐败的社会土壤。不同地区的收费项目、数额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了经济主体负担上的不公平。也给企业财务上的分配造成混乱,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增加了社会整体的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

总之,大量在财政预算外分散和不规范的政府收入,扰乱了公共分配秩序,造成财政困难。既妨碍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又破坏了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的正常外部环境,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消极因素,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规范。

3.2 税负过重和不同行业、地区、所有制企业的税负不平衡造成的危害

按照世界银行对30个国家的税收负担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设定税负压力指数,指数越高,企业主的税收压力越大。中国的税负压力指数为154.5点,税收负担仅低于法国和比利时,排在第三位,属于税负较重的国家。发达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40%~60%,但这其中包括高水平的国家和个人医疗、养老保险基金,比例约为15%~25%。而我国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税负比重还相当低(见表2)。综合而言,我国的实际税负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而远高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我国的税负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税负重于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重于外资企业,内地企业重于沿海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状况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4 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

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征收多少,即适宜的宏观税负率,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1 价标准

在拉弗曲线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应存在一个最佳的宏观税率。这个宏观税率应该是纳税人能承受的、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有利于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尽可能低的税率。

具体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有: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上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要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宏观税负。

4.2 合理税负水平

从最佳宏观税负率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明显偏高。政府收入是政府活动的成本,政府在保证其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因税负水平下降或减少的条件下,应将企业和居民为消费公共产品付出的代价尽可能的降低,提高政府的活动效率。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国宏观税负与该国的年人均GDP正相关(见表3)。

从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人均GDP达到1 100美元,小口径税负水平应在27%左右比较适宜。但由于我国前期积极财政政策中,较多的支出投入基础项目建设中,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有所不同,宏观税负率适当得到提高。但现在我国经济已出现局部过热,通货膨胀抬头现象。应尽快转入平衡财政政策,减缓税收高速上升势头,逐步降低整体税负负担。

通过分析表明,现阶段在平衡财政政策下,我国35%左右的宏观税负率明显太高。因此,我国需要尽快改革现有的税收体制,把大量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纳入到正常税收收入中来。减少财政中基础项目建设的投入,同时应大幅度提升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基金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的控制目标,应该是税收收入占GDP的22%,预算外资金收入不超过GDP的5%,合计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保持在27%左右。

5 调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大口径宏观税负较重。当前宜采取降低税率、扩大税基,达到增加税收的措施。

5.1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财政效率

遏制非税负担,改变税费并重的畸形财政体制。逐步取消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提供普遍性各类服务收取的管理费,所需经费通过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优化公共支出职能结构,合理使用财政资源总量,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确定经济建设支出结构中各类的支出额度,监督、跟踪、落实各类资金的支出绩效。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监督。在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规范的法制约束下,建立科学的支出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改革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并强化部门预算制。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方式代替现有的分散采购方式,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5.2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运行机制

从总体上对税收制度做整体考虑,对各税种的地位、作用和税种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在合理设置税种的前提下实现税制的简化。合并性质相近、征收交叉的税种,对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的税的必要性和其效果重新论证,权衡利弊后进行调整。可以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大幅度提升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基金的税收收入。

5.3 适度的减税政策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实行的平衡财政政策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充分发挥税结构,适度减税非常必要而且可行。因为与国际主要国家相比较,虽然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不大,且以刺激效应相对较小的流转税(主要为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偏高,内外资企业税收负担不均,而且我国税前扣除项目少,企业经济效益低,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就显更重。减税会对生产和消费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减税让利政策明显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对流转税减税的扩张效应主要体现在供给方面,而对所得税减税的扩张效应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减税方式:

(1)积极推进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消除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问题,鼓励企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2)减免对支柱产业及已经变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税,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促进私人消费。

(3)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所得税政策的国民待遇,增加供给活力,启动企业投资。

(4)彻底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青.从宏观税负率看减负[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2 安福仁.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变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3(5)

3 洪兆平.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看减税的必要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

4 王淑杰,高奎明.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思考[J].湖北财税,2001(3)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