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正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施中有关财务管理和核算问题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其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后勤财务管理核算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化的后勤实体需要。本文将就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实施过程中存在有关财务管理和核算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校后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改革的愿望仍有距离。2000 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国家计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从此新疆高校后勤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六年来, 新疆高校先后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序着手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高校后勤将逐渐与学校剥离。目前,全国高校的后勤服务系统大都已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然而由于新疆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高校后勤社会化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各种问题。

一、高校与后勤集团之间财务管理和核算中存在问题

高校大多数已实现了后勤服务系统与学校的不同程度的分离,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后勤集团仍属于学校的一个下属单位,建立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甲、乙方后勤管理模式。对后勤集团的财务核算采用了“拨改付”的核算方式,即学校与后勤以合同和契约的形式签订社会服务协议,根据后勤集团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服务费,后勤集团主要为学校教职工及学生服务,没有面向社会展开竞争。在财务核算方面原则上维持在上年后勤经费消耗水平上,并没有体现高校后勤服务付出劳动和服务质量的真正价值。通过这些实践看,高校与后勤集团之间财务管理和核算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高等院校资产的投入采取的是财政拨款,单位自购的管理方式,同时,其资产在损耗后不能像企业单位一样从利润中得到补偿,实现保值增值,原用于后勤的国有资产仍处于一种由后勤集团模糊使用的状态。产权关系不明,导致利益主体不清,这不利于制定和规范高校后勤的服务价格,不利于高校后勤服务价格与市场的接轨,不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真正落实。

(二)核算体系不完善。由于高校经营实体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理解存在偏差,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加之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甚少,自身的学习不够,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形不成统一的合理意见。例如: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后,会计科目设置及科目余额的结转、财务报表的编制、原事业性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实际操作解决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财务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后勤集团财务管理需要的核算体系。

(三)成本管理不健全。由于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及领导受原事业体制不注重成本管理的影响,成本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约束机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难以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成本监督体系。最终导致企业和单位产品及服务成本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 经济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四)财务分析滞后。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与核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记录与核算所反映的数据,利用科学现代的分析手段,深入分析和透视数据本身的意义和内涵,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依据。目前后勤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分析滞后,甚至缺乏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务管理难以发挥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资金控制不到位。由于高校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 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资金流动性强、容易增值等优点来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所强调的核心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明晰产权关系。在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 要真正落实高校国有资产宏观管理职能, 规范微观经营责权, 必须明确学校作为后勤各实体国有资产的宏管理主体, 后勤各实体作为国有资产运营的微观主体, 实现产权明晰, 事企分开, 促进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 学校与后勤各实体签订国有资产租赁合同, 确定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提取标准和返还额度, 学校按投入资本的额度享有所有者权益。另外, 学校通过对后勤各实体阶段性运营后果的考核, 评价后勤各实体的国有资产运营效果。建立考核与评价体系, 以考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为核心, 综合评价财务效益,社会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 通过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 促进高校后勤国有资产的保值。

(二)制定合理的价格收费制度。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财务与高校财务的关系由改革前的经费划拨转变为服务收费,必然涉及到服务结算价格和收费标准的问题,学校作为甲方应合理确定后勤集团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建立科学的财务结算关系。国家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应严格执行有关申报、审批手续,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参照社会价格,并尽可能采取市场价格,按规定及时向国家缴纳税款。对于某些敏感的服务价格调整,必要时可以执行听证制度,以建立合理的后勤服务价格体系。

(三)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高校后勤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按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各服务单位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各企业要从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首先就要对各项开支进行核算,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例如,维修队的核算要制定直接材料、辅助材料、单位工时合理的消耗定额等,车队的核算要制定单车百公里油料消耗定额、单车维修费消耗定额等。企业据此进行成本考核。2.是企业应将水、电、供暖和维修等作为企业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从投入到形成产品,进行严格的控制。企业应每月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将成本层层分解,如果对每一个工序都有目标成本进行控制,最终形成产品的目标成本。每一工序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就能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企业可实行全员聘用制,员工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每名员工、每一工序都要定人定岗、定指标,行整改。开支大小、成本高低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总之,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四)加强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学校与后勤集团由主体与所属部门的关系,转变为两个平等主体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或契约关系,财务关系也成为独立主体之间关系。学校对集团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逐级审批,分户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勤集团设立财务部,财务部对内要处理好各实体与全体职工的利益关系,积极主动地向集团及各实体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对外要协调好与计财处、审计处、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并接受指导、检查和监督。后勤集团尤其要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后勤集团的经营成本,为学校后勤改革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具备社会可比性,有利于高校后勤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并参与社会竞争,还有利于合理避税。

(五)建立定期财务分析制度。集团财务部门每季度组织各后勤实体召开后勤服务分析会,对各个实体的经营情况、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对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的实体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改革也将向纵深发展,财务核算的方法也将不断向现代企业财务核算靠拢。后勤财务部门要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核算方法,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