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正文

财务管理现实目标的最佳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对资金流程及货币关系进行科学的、动态的和开放性的管理,是协调好有关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与保证。财务管理的目标,始终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从股东——企业——社会的现实利益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状况最优化、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才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实的最佳目标。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为了实现生存、发展与获利的目标,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实力,实力的基础是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充分利用资金运动规律,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努力扩大销售、节约成本费用、确立风险意识、优化投资配置和资金结构,科学、合理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的投资者(股东)为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努力增强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社会管理者为了履行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合理、客观、公正的理财环境与竞争环境,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障企业合法经济利益的提高;企业的债权人为了实现债务保全,达到按时收回本金、获得约定利息收入的目标,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盈利水平,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财务状况最优化

财务状况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财务状况最优化是企业良性运营、持续发展的保证。财务状况的优劣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财务状况的变动能够反映企业资金变化的内在原因,揭示重要的财务事项。通过对财务状况的优劣进行系统地剖析与评价,从而对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反映企业运营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以及时采取对策,调整经营策略与财务决策,不断挖掘潜力,使财务状况力求达到最优,促进生产经营活动良性运行,为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财务状况评价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具体方法的体现。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总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财务状况最优化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综合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 ①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来反映企业的偿债状况;②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来评价企业的营运状况;③用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来考核企业的盈利状况;④用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来说明企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指标的准确计算有国家法规制度的约束与保证,企业管理者操作起来方便、简单,社会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外界也很容易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获取。将财务状况最优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组成部分,体现了财务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而且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目标。

三、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

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决择,是企业价值观在新形势下的客观体现。正确地处理与协调企业近期收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企业与其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好企业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实现各方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个有理想、有事业心的成功的企业家,他所求的是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企业存在的价值,而绝非为一时之功利。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投资的目标是长期的利益,而不是冒险赚一时的投机得益。企业只有从长远利益着眼,解决好长足发展问题,才能有长期稳定的效益,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使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

上述三者关系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财务状况最优为前提;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使企业财务状况达到最优,实质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的基本保证。只有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才能实现各方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财务状况最优化是财务管理的保障目标,维护企业长远利益是财务管理的发展目标。

由此可见,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最优化、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可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弊端,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接近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现实目标的最佳选择。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