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正文

实行财务总监制 强化企业监管

【摘要】本文就实行财务总监制的宗旨、内涵、地位、作用及现状与条件作了简要的分析,旨在强化企业监管。

财务总监制亦称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所有者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并授权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所有权监督制度。

一、财务总监的概念和起源

财务总监,又称首席财务官,简称CFO。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是站在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者之一。他们最清楚企业的风险、成本和价值,是公司资源的管理者和价值管理者。

CFO起源于西方国家。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由此产生的代理关系,要求设立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对公司经营管理实行有力的监督,在公司战略规划和制定中,CFO更是成为管理高层的有力助手和参谋,成为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沟通的桥梁。CFO是现代美国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作为一名执行层高级管理人员,地位仅次于CEO(总经理)。

二、我国财务总监制的演变过程

我国实行财务总监制,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大批企业上市、重组等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许多企业与国际接轨,设立财务总监,代表投资方对经营层进行监控。除了强调日常财会事务的管理,还参与投融资、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企业战略制定和管理等各项经济活动,属于大财务概念,其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总会计师有根本的区别。

通过建立财务总监制,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以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满足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监控的要求,完善的CFO制度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财务总监的职责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总监制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一种财务监督机制,正确认识和理解财务总监制,是财务总监制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总监,既是国有企业的监督者,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领导者

企业的领导核心是董事会,财务总监通常是董事会成员,是财务管理部门的最高财务官,负责领导企业的财务工作,对董事会负责,对股东负责,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和监督,代表董事会对管理层实施财务监控,同时,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层中的重要的一员,是企业的“第二把手”,肩负着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领导和监控工作。

(二)财务总监的职责,决定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财务总监一般是企业董事会中相关委员会的主任或主要成员,如财务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同时CFO又是企业经营层中重要的一员,其基本职责主要是领导企业财务人员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并参与企业战略领导,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概括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两个方面。其职责侧重于:

监管企业财务报告财务账目的真实性、完整性,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是否符合董事会决议;对向董事会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与企业负责人联签审批企业借入和借出资金、信用担保、资产抵押、对外投资、财务会计报告等财务事项;定期向委派机构和董事会全面提交企业资产、效益和财务状况的评价报告,对可能造成财务数据失真、国有资产损失的事项以及其他拒绝联签的重大事项随时报告。

此外,财务总监还必须根据年度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年度和任期结束后必须向委派机构和董事会述职,前者对财务总监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我国企业财务总监制的分析

(一)我国国企财务监管现状

多年来,我国国企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制衡机制形同虚设,在权力和利益面前,随时面临失效的危险。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信息不对称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当今发生的企业风险和企业家悲剧无一不是因财务监控失灵而造成的,财务总监制度是针对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建立的。

(二)实行财务总监制,弥补监督机制的缺陷

所有者权力缺位和经营者权力越位,造成监督机制失灵,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严重偏离。财务总监制的实行,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缺陷,在各地实行的向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派驻财务总监的做法是符合中国国企的发展要求的。

1.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形成一种两权互相制约的机制,可以改变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权力失控。强化了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上最大程度地体现所有者的意志,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2.实施财务总监制,是规避、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保护企业家的重要手段。经营者与财务总监之间形成的一种制约、制衡的机制,有利于企业作出最切合实际的判断和最准确的决策。企业一切重大财务开支、资金调拨、信用担保等实行财务总监与总经理联签制,对可能造成财务数据失真、国有资产损失的事项以及其他拒绝联签的重大事项随时报告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风险。

3.实行财务总监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目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不少都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事会等基本不能发挥监督职能,企业财务监督置于经营层管理之下,不对真正的所有者负责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国有企业监督弱化,实行财务总监制,直接对所有者负责并汇报工作,有利于强化监督功能。

4.实行财务总监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受利益驱动,导致对经营者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实行财务总监制,由于其定期报告制度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所有者能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经营者的控制,从而降低或避免经营者背离经营目标的行为,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行财务总监制是我国企业财务监管制度的创新,这种所有权监管制度,有利于规范和约束经营者行为,防止信誉危机的发生,有利于强化所有权监督及维护资产所有者权益。但是,完善的财务总监制必须在严格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运行:

(1)必须明确财务总监的权责范围。所有者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并非是干预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权,因此,委派单位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权力范围和运作方式等,做到既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又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

(2)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总监约束机制。为保证财务总监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充分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机制,既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性报酬方案,以调动财务总监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总监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工作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使约束具有刚性。

(3)必须有合格的人才。财务总监代表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与监控,是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的职业经理人,一个称职的财务总监应具有与其职位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财务总监的重任。

财务总监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企业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要求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规范经营者行为,维护所有者利益。财务总监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对经营者监督乏力制度的缺撼的现状,建立财务总监制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