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正文

论现代集中财务在我国的实现模式

一、现代意义上的集中财务

   在网络通讯技术出现以前,企业集团如果在地域上相距甚远,实现集中财务是十分困难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这种先进高效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得以实现。网络为财务信息更大量、更快捷、更有效地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持。

集中财务是指企、事业单位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或财务管理的一种先进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这里的财务是指广义上的范畴,包括会计和财务。这种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目前已得到广泛运用,世界排名前500强公司中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占80%,我国也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了这种核算形式(1)。1970~1980年代,我国企业中出现的厂部对下属各车间或班组生产成本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就是一种早期的集中财务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工作一级核算组织形式有着显著不同,体现在:一是实现的基础不同。传统的一级核算是建立在手工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而现代集中财务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网络通讯基础之上的。网络会计对会计核算产生了突破性的影响,它使会计的及时核算有了保证,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会计期间内划小期间成为必要。二是集中的主体不同。传统的集中核算仅限于单一法人主体内部上级对下属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集中核算,不超过独立法人主体的空间范围;而现代的集中财务可以是不同法人主体的集中,如母公司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财务进行集中控制与核算。三是集中的目的不同。传统意义的集中核算侧重于会计核算的职能,目的是统一核算标准,提高核算效率,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而集中财务除了能够实现以上目的之外,还能发挥加强财务监控,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等作用。

二、集中财务在行政组织实践中的模式及评价

(一)财会集中核算模式

承担集中核算的机构大部分是财政部门成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取消会计岗位,撤销银行账户,其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和行政经费、事业费、专款的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的收付以及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统一由会计中心办理和承担,各单位根据业务量的大小配置1至2名报账员,具体办理本部门、本单位报账业务和备用金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最直接地表现为加强了会计基础管理,如规范了发票或收据的管理,加强了现金控制,规范了会计支出程序等。从财政的角度来讲,核算中心集中了财政资金,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调控。另外,集中会计核算对于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加强了政府廉政建设。但从各地运行情况来看,财会集中的核算模式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是易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脱节。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虽然核算中心每月为单位提供一次会计报表,但对单位及时了解财务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些会计人员误以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无需行使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作用,导致单位内部经济业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监督。二是削弱了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只起代理记账的作用,拉大了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距离,核算中心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难以充分了解各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缘由,因而也就很难对各单位内部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从而使会计信息为本单位的管理决策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会计人员成为“账房先生”,核算中心成为“计算工具”。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缺乏沟通,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三是会计责任的对象不明确。《会计法》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但对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违法会计行为,是由会计代理记账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还是由单位负责,是以一方为主还是共同负责却没有规定。

(二)国库集中收付模式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十五”期间财政收支改革的重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预算单位不再设银行账户;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根据部门预算均集中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处。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奠定了良好的组织、网络基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相互融合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方向。国库集中收付的优点在于: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降低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由过去向多个户头拨款变为向一个户头拨款,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量,从而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三是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四是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

深圳市财政局于2002年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对尚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区,都以国库集中收付为改革目标;对已实行的区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过渡,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系统工作中的一部分具体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集中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集中包括村账乡管、组账村管、组账镇管等各种形式,是在不改变农村合作经济性质,即村组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独立使用权不变、现金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属村管理不变、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村、组级财务采取分村分组设账,由乡镇经管站或者由镇财政核算中心分户核算,集中做账,统一管理的制度。珠江三角洲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东莞、南海两市的所有乡村集体经济,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三、集中财务在企业集团实践中的模式及评价

在实际运作时,企业集团的集中财务应采取何种具体方式应视集团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考虑:

(一)集中会计核算模式

集中会计核算的主要做法是将会计核算主体逐步上移,把多个分支机构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通过互联网集中到总部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加工,由中心单位的主机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实行垂直管理的企业。总公司可以行使行政权力上收下属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权,成为管理机构专门进行会计核算,分支机构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机构,可以专注于市场营销拓展等经营工作。核算集中后明显体现了经营与管理职能的合理分工。对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来说,如果关系处理得好,也可以采用这种集中核算形式,达到扁平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目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取的基本都是这种模式,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已实行全行会计集中核算。集中会计核算通过上升会计核算层次,缩短了管理半径,提升了综合竞争能力,这种方式促进了业务的规范、集中和统一,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有利于强化会计统一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降低会计风险。

(二)资金集中控制与结算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只有控制了子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了其资金流动,才能使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方式,如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以及设立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集团公司资金动态管理模式,必须在集团内部设立财务结算中心,负责整个集团公司日常资金的结算,并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财务结算中心的设立能起到有效调节资金流向、盘活沉淀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防止资金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它符合规模经济原则,并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企业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控制与管理模式要求集团对资金内外部结算流程进行设计。内部结算是指在集团成员内部发生交易时,由财务结算中心对各分、子公司的资金实施统一结算;外部结算是指集团分、子公司与外部客户或供应商进行的资金结算业务。内外部资金结算流程设计应着重考虑网络的优势。如在进行内部结算时,由交易的任何一方通过网络向结算中心提出结算要求,财务结算中心确认结算要求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划账结转单,并根据业务收付关系自动调整对应账户增减的单据,同时驱动动态会计平台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由于双方都在结算中心开户,资金可以实现网上实时结转,从而减少了企业在途资金的占用;当发生外部结算业务时,如果超预算,必须通过网络交财务结算中心审批,结算中心依据资金支付计划和预算向分、子公司的账户内拨入款项或由分、子公司对外支付款项,同时,对外付款通过银企联网实现外部结算,外部结算过程中相关单据经动态会计平台生成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2]。

(三)集中全面预算管理方式

全面预算管理方式是指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发展潜力,依托网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规划,保障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的控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控职能。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主要考虑以下环节:

1.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在企业集团,往往首先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二级单位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2.根据预算体系编制预算表。在网络环节下,财务人员从“加减乘除”的计算角色转变为“制定各种规则”的角色,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这样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则大部分数据即会自动生成,从而使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3.实时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分析比较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在旧式的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数据,其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的,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相对比的意义。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发生经济业务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4.预算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等。

(四)决策集中支持方式

当企业集团在网络环境下构造集中财务管理模式后,由于解决了会计核算层的问题,因而在会计控制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此时,会计决策成为财务的重点工作。随着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价备受关注,先后出现了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平衡计分卡等众多先进的绩效评价理论,我国财政部也印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绩效评价体系。网络环境下在集中财务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应可以将评价指标嵌入系统,实时获取评价信息,生成评价结果。此外,会计决策应成为财务工作的重点,如赊销政策的制定、租赁与借款的决策、保本点与保利决策、投资决策等都需要财务的支持。然而在手工环境下,很多决策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流动资金管理模型、筹资与投资决策模型等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信息时代,财务管理者应将信息技术与各种决策模型有机融合起来,在信息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平台上根据决策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建立决策模型,实时从数据库中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决策模型支持经营决策、筹投资决策等。

[参考文献]

[1]徐焱军.企业集团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模式[J].财会通讯,2001,(11):23-24.

[2]袁琳.资金集中控制与结算中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255-304.

相关内容推荐